渤海商品交易所助力鈦行業發出“中國好聲音” |
作者:本站 發布時間:2013-12-20 瀏覽:1814次 |
人民網·天津視窗7月30日電:7月29日,渤海商品交易所寶鈦海綿鈦、鈦材品種上市。渤商所將助力鈦產業在逆境中整合行業資源,優化轉型升級,在世界鈦行業發出“中國好聲音”。 產能過剩深陷中國式困境 鈦被寄望成為繼鐵、鋁之后的第三代金屬,在航空、航天、軍工、化工、核工業、海洋工業和日常生活用品等領域都已得到廣泛應用。目前,中國海綿鈦與鈦加工材年產量均為世界第一。 然而,“需求增長-大規模擴張產能-產能過剩”的發展路徑,已成為中國諸多行業甩不脫的魔咒。自去年始,受國內外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,鈦制品下游有效需求不足,致使國內鈦行業產能過剩的嚴峻態勢日益凸顯。2012年,中國海綿鈦的產能達到創紀錄的14.85萬噸/年,但開工率僅為72%,鈦錠生產的開工率更是低至61.4%。 目前,中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價格基本處在歷史最低位。2013年3月,一級海綿鈦6.3萬元/噸,基本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價格水平,海綿鈦行業幾乎是在成本線附近運營。 整合資源打造中國鈦業夢 鈦行業困境的表面原因是產品銷量下滑,根源則是市場主體對信息把握不完整,生產企業盲目投產、擴產,消費企業也深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劇烈之苦。 經過對國內外市場近一年的調研,渤商所與寶鈦集團聯手推出海綿鈦與鈦材品種。渤商所無邊界、現代化的電子交易平臺,以及覆蓋全國的強大的地面服務網絡,能夠為生產企業有效拓展銷售渠道,實現產銷對接,增加貿易機會,降低貿易成本。通過提升鈦產品融通能力,疏通、升級產品流通通道,渤商所平臺將幫助企業快速提高產品銷量,增加企業利潤。 但這僅能解鈦行業燃眉之急。化解產能過剩,走出行業困境,關鍵在于整合產業鏈,提高供需信息透明度,使產、銷、需各方能夠清晰全面地了解市場環境,做出理性決策,促進產業鏈良性運行,這也是渤商所平臺的核心價值所在。渤商所聯接起生產者、經營者與消費者,將分散的、線性的產業鏈條,整合成集中的、立體化的產業平臺。 渤商所全透明、實時性的貿易平臺,實現了價格與供需信息的透明化,讓生產企業能夠及時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,調整生產計劃,下游企業則能更方便地拿到低價格、高質量的貨物。信息的有效共享,加上全國性的銷售平臺,將有效推動鈦行業的優化升級整合。 走向全球發出中國好聲音 今年4月獲央行批準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后,渤商所積極推進國際業務,目前已有天然橡膠等國際化品種上市,并開始逐步搭建起全球化的服務網絡。寶鈦集團是中國鈦行業的領軍企業,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40%,國際市場占有率10%,并計劃到2015年將國際市場占有率提高一倍。渤商所與寶鈦的國際化布局不謀而合。 我國的鈦生產量逐年增加,2012年海綿鈦與鈦加工材年產量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33%和34%。中國也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鈦消費國。但數量的增長并未帶來相應的力量的增強,鈦行業在很大程度上仍由美國、歐盟等經濟體主導。 鈦系列產品在渤商所的上市,可以有效整合國內資源,把分散的“各自為戰”,變為統一的“中國市場”,增強世界影響力,謀求國際市場話語權。隨著渤商所國際化進程的啟動,鈦產品還將走向世界,爭奪國際市場份額,用全球化的價格,參與全球化的競爭,發出鈦行業的“中國好聲音”。
|